我园出席国家重大专项生物医药园区课题进展汇报会
发布时间 : 2018-01-09
来源:宣传办
1月12日-13日,2011年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生物医药园区课题进展汇报会在重庆喜来登大酒店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卫生部副部长刘谦、总后勤部副部长王玉民等领导、科技部重大专项办有关领导和责任专家、北京、上海、长沙等15个省市科技主管部门负责人、生物医药园区基地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1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旨在落实刘延东国务委员关于进一步“创新机制、突出重点、系统集成、加速转化”的指示精神,及时了解“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生物医药园区课题的进展情况,加强课题间的协作与交流。会议举行了签约仪式,“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行政负责人刘谦副部长和技术总师桑国卫副委员长为15个园区基地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颁发了聘书并分别签订了生物医药园区课题行政目标管理责任书和技术技术目标管理责任书,下达了2011年课题立项通知。 我园管委会作为“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课题承担单位汇报了进展情况。长沙创新药物孵化基地是“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十二五”第一批立项课题,获批于2010年12月,是全国15个创新药物孵化基地之一。课题计划总投资1.41亿元,其中国拨资金2674.45万元,由我园管委会牵头,管委会下辖的11个医药企业及科研单位共同承担。课题总体目标为建设3个创新平台,完成3个重大新药研发与产业化、2个药品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实现3个药品大品种技术改造及引进高水平人才与团队,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目前,课题进展顺利,取得了实验动物许可证等3项资质认证,奥硝唑等5个注册批件,1.2类新药埃坡霉素B注射液等10个临床批件,开展了75项技术服务,引进了4名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学者等标志性成果。 与会领导认真听取了我园汇报,桑国卫副委员长尤其关注我园新辅料基地建设情况,提议我园今年将新辅料基地建设项目上报科技部重大专项办获取中央专项支持。
附:桑国卫副委员长在重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生物医药园区课题进展汇报会上的讲话 (录音整理稿)
非常高兴与大家相聚重庆听取生物医药园区课进展报告。新药创制专项自“十一五”计划实施以来,一直努力探索举国体制引导科技服务民生,调动全国优势力量取得了出色成绩。取得新药证书和提出新药申请共计40项,比原定计划超额完成33%,实现了科研能力与产业竞争力双重跃升。在提高科技能力、改善民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星期前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发改委主任张平代表国务院报告了国家经济发展和预算资金情况,在报告国家16个重大专项中点名表扬了“大飞机”专项和“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在国家科技进展中点名表扬了小分子靶向抗肿瘤盐酸埃克替尼,这是全体在座同志努力的结果。 在着手“十二五”布局的重要时刻组织召开这次生物医药园区课题进展报告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推动生物园区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总结园区已有的工作成效,针对性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目标。所以,借这个机会我谈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要继续探索举国体制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新药专项,我们始终把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作为专项成败的关键性措施来抓,坚持一手抓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新技术研究,一手抓医药企业创新主体培育。通过调动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留学归国人员等各方面最优势力量参与专项工作,新药专项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中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集成初步的转变。目前,专项集成了产、学、研、医、改等各方面优势力量,我们非常高兴看到全国前50强的大型医药企业、前15强的药物研发机构、前30的大型医院都得到了专项资助,15个主要的生物医药园区和新成立的11个产学研联盟都参与了课题,还吸引了以“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领军人才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留学人员,实现了海内外最优秀力量整合。(又是前不久6号在成都开的全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会议,作为重大新药创新专项的代表(丁建平?)博士作了典型发言,原定的2人发言,他就是其中一个,我们的同志发了言,大家都粘光)上海张江目前已有新药产品200余项,在研药物近300项,即将开展国际临床药物研究50余个,专利授权超过600件。北京投入了近百亿元加快了大兴、宜庄、昌平医药生命科学园区的结合与发展。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吸引了250多家医药企业进驻。希望今天与会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课题能够继续发挥专项举国体制系统集成的优势,集中力量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果孵化转化及重点产品上形成一批新的突破,将相关园区打造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基地,成果转化的平台和市场竞争的主力,实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我国医药成果转化产业化的能力。 二、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实现中央与地方的有机衔接 专项已经部署了15个园区课题,汇聚了华北、华东、华南和西部的最具实力的生物医药园区,也充分的调动了地方政府承担专项任务的积极性,使新药创新相关的各类资金、管理及人才资源在短期内向专项集中,高新技术园区研发活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已初步建成了项目实施、人才发展、基地建设机制、管理保障有机结合的专项管理新模式。这些积极的变化促进了创新链向产业链的延伸,有力支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今天非常高兴,参加我们会议的有各省科技厅和卫生厅的主管领导,对于如何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推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开放分享,特别是针对生物医药园区科技管理,实现中央和地方工作有机衔接。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是请各地有关部门参与对相关课题过程的监督、项目检查、产业化促进及课题验收,全面加强过程管理并协助总结标志性成果;二是保障新药专项地方匹配经费足额到位,并检查企业经费落实情况;三是根据实际需求提出对专项“十二五”研发重点的建议。地方应当而且必须参与专项立项方式的创新,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 三、跟踪国际新药研发动态,在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动 近年来,国内外新药的研发已经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特点,例如对创新药物成药性的高度重视,对于早期评价、早期淘汰的关注,注重药物基因靶标、生物要素配备研究,对于转化医学研究、个体化治疗,对于药物四期临床研究重要意义以及固定剂量配方的复方新药研究,这都需要我们在专项实施过程中,特别是产品研发过程中给予高度的重视。我希望生物医药园区能够发挥创新型中小企业相对集中、产学研结合比较紧密的优势,引导区内企业加强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紧跟国际新药研发的最新动态,积极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能够真正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内市场中占据主动。 同志们,“十二五”计划时期是新药专项攻坚克难、全面突破的关键阶段,我们在为我们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生物医药园区课题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不够满意的问题: 一、对园区建设总体目标的认识还不够明确。 专项对园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加强政府引导、营造创新环境、扶植与推进生物医药科技园区建设,建立技术交易平台、推动成果转化。但是目前很多园区还没有相应的产业发展目标,特别是还没有针对国际国内竞争提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国际医药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长远打算。 二、园区建设的机制还不够完善。 生物医药园区建设应当通过课题实施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生物医药科研开发的集聚效应,对区域经济的技术辐射作用。但目前一些园区,还没有真正能够形成良好的机制来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特别是园区参与单位之间技术、资金、人才互动机制不强,参与单位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还没有形成真正的集聚效应。 三、对园区课题的管理有待加强。 园区仍然存在重立项、轻管理的阶段。对相关参与单位立项以后的管理监督和检查甚为薄弱,造成部分研究内容进展缓慢。我们大家一起要将课题的过程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逐步将单纯抓项目的平面式的管理转变为项目立项、过程监管、机制保障、环境营造、队伍与基地建设等相结合的立体式管理。 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是生物医药园区应以发展目标为导向提具体的操作方案;二是探索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管理的机制;三是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领军人才,(同志们,我在这里强调的是创新型人才和领军人才这对园区的建设是关键的关键),同时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标准工作力度。 此外,十分重要的是急需建立实现创新成果转化的市场化推动机制,这恰恰是我们以前考虑不够的方面,通过科研资助和市场化运作早期风险投资基金继续加大对早期研发创新进行投入,兼顾政府导向和市场机制。打造完整的生物产业投资价值链,联系上下游产业投资团队,建立由政府早期投资及科研资助,创新药物风险投资基金,后期的生物基金,风投以及产业巨头相互支持的投资链,实现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和产业化促进,这个也是我们园区要来建设持续发展的环境。我们要致力于实现创新价值的阶段性体现,做新药最快也得6-8年时间,怎么在每阶段有创新价值的阶段体现,在药物开发的前期重要环节实现公司增值及早期退出,从而营造早期创新项目的投资氛围,这也是园区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同时我们还应当加强国内国外创新研发企业及生产营销企业的紧密合作,帮助创新研发企业通过各种资源建立和寻求合适的产业化平台,促进其从研发成果到赢得市场、取得效益。现在我们发现有的产品有的研发结果挺好生产不了,生产出来的成果卖不了,卖出去的成果赚不了钱,那是不行的,比较成功的是卖得好。所以医药研发的全球化趋势鼓励参与跨国医药集团的合作,也是我们园区应当考虑的,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带来国际尖端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可以弥补研发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掌握国际医药研发的新动向,加快国内创新的国际化进程,将中国创新推入国际舞台。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是个双刃剑,我们自己还没意思到,国外的跨国集团把我们的国家医药市场的发展分析的清清楚楚,罗氏……都已经明确提出了近乎相同的三步战略占领中国的全部市场,不是现在三甲医院的60%-70%的市场。第一是通过核心品牌占领医院市场;第二是通过新药创制占领高端市场;第三加大投入,用最大的力量研发高质量的仿制药品占领中国从农村到二级医院的全面的医疗市场。所以我想我们园区的同志们和我们专项的同志们都要有自己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否则的话我们将遇到更加严酷的挑战。 各位同志,重大专项是当前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够参与其中是我们大家的机遇,也是重大的挑战,但是我相信经过大家集思广益,改革创新我们一定能够在新形势下,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药专项实施的新举措、新作法、新机制,在原来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基础上,不断的加大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力度,圆满地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新药专项战略任务,为实现医药强国战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